巴彦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县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巴彦县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境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沃野千里,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县境内有大小山峰29座、河流14条。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焦耳/m²左右,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